如果有一位班导师,她总是把“有事儿找我,我都在”挂在嘴边,而学生们一遇到难题就下意识想到她,那么,孩子们把这位班导师记在心里多久……
沼泽地小草的上上签

刘妈是我人生中遇到的第二个偏爱我的人,第一个是我的外婆。
虽然现在的我特别欢脱,但之前的我底色却是自卑到泥里。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到大我总是能遇到人性的阴暗面。我的家是分裂且歇斯底里的,我的学校生活是孤独和压抑的,遇到的人也总是奇奇怪怪的。很多人都不太看得起我,会在我的身上贴上一个又一个不好听的标签,我的心理也就慢慢不太健康了。所幸还有外婆对我的偏爱,老人不知道什么是抑郁症,她只知道自己的孙女不开心,但这样的一份爱已经是我难得的宝藏。
高考结束后,我去老君洞烧香抽中了一个上上签。白头发白胡子的师傅对我说:“你要转运了”。当时不敢想,但现在回过头去看,我竟然真的是转运了,因为来到大学我遇到了刘妈。
刘琳老师就是我的另一个妈,给了我很多偏爱。她帮助我,开导我,鼓励我,从不打压我,希望我开开心心。我遇到过太多复杂的爱,有望子成龙的爱,有不喜欢我但不得不给我的爱,有夹着怨气的爱,但刘妈给我的是很难得的纯粹的爱。她就是希望我过的开心过的好,和我外婆一样。
她不会因为旁人对我的评价而改变对我的想法。在实习中途回来考研时,我和刘妈见了一面。刘妈告诉我,有人对我的评价不好,有些地方让我要注意一下,她和那些人说“秋旻不是想卖弄什么,她只是单纯的想帮助别人,希望别人好”。我没忍得住自己的眼泪。
我哭不是因为有人讨厌我,而是因为我被理解了。
以前总是被指责,这是我第一次被理解被维护。
我能感受到刘妈是一个很有边界感的人,所以我没有去唐突地询问刘妈的过往,但从跟刘妈的聊天中我能体会到刘妈的不容易。每一份对彼此理解与尊重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我所痛苦的事物也许也是刘妈的来时路。
我是沼泽地里生长在云翳之下的小草,刘妈是我的上上签。那些泥泞黏腻阴湿,是窒息的,但养育了我。而刘妈是一颗冲破云翳的树。深深扎根于泥里,能够把一切腐朽化为养料。
在我浑浑噩噩的时候,刘妈给我讲了她在北大读书的生活,她说北大的教育环境很不一样,北医出来的人永远是昂首挺胸的。她的老师是北京的院士,这么厉害的人却一点也没有架子,待学生永远是亲和的。我开始渴望拥有这样高修养高素质的环境。
那一天后,我好像醒过来了,我想往高处走,想去看看云上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考上了研究生,我的新生命也开始了。得知消息的那一天,刘妈对我说:“我大闺女一点点看着长大了,真棒。”刘妈和别人不一样,旁人都是“恭喜”,而她在心疼我的不容易。
我觉得刘妈也很不容易。有一段时间刘妈一直在帮大家筹备考研的时候,一天我俩约午饭,吃着吃着她对我说:“你是想跟我聊什么吗?”
我愣了一下道:“没有要聊的!就想一起吃个饭!”
刘妈说:“噢!单纯约个饭是吧,好!”
想到那个时候,刘妈每天的中午饭都是和大家在聊考研的事情,心里就酸酸的,为了我们这群不太省心的孩子,她太累了。
真真切切地希望刘妈妈可以天天开心,可以不用把那么多的时间给我们,但我们也确确实实想让她多陪着过一些美好时光……(文:检验213吕秋旻)
绝对信任

“大家还是别喊我班导了,总觉得大家要造反,给我扳倒”,与刘妈的初相识就以这样幽默而又风趣的话语作了开头......
直到今天写下这篇短文的我仍然觉得我并不是一个善于和老师这样的长辈打交道的人,但刘妈是例外。她更像是一个操心自己孩子的妈妈,大到升学考试,小到吃饭穿衣,恨不得事事替我们安排好。
真正和她有了交心的对话,是大二下半学期刚刚开学。家里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乱了阵脚,一时间不知道和谁商量,情急之下想起来刘妈说的不管什么事都可以找她,我也是关心则乱,一连串的问题甩过去,都没顾及她是不是能接得住。但刘妈没有任何的不满,反而镇定自若给我出了很多主意。
“回家去看看吧,学习的事别担心我给你补”她最后的一句话给我吃了定心丸。我踏实地坐上了回家的火车,也熬过了陪护生活。
回到学校以后,刘妈细细碎碎的问候让我觉得心里暖暖的。从那以后,我就有些“赖”上了刘妈。在面对难以抉择的问题,总是想“问问刘妈吧”……从决定是否考研、如何择校、再到选择实习点,我就觉得听她的准没错,只因为那句“放心吧,有我呢!”
备考期间经受实习与学习的双重折磨,无数次的想放弃,只要想起曾经她按着我的肩膀说:“你信不信我,信我你就坚持,坚持肯定能上!”一下子就又充满了力量。
最后,一切煎熬都在收到拟录取通知的那一刻化为我登天的云梯。简直就神了,考研的分数跟刘妈给我估算的分数几乎一摸一样。她是了解我的,她懂我的付出,她也知晓我的回报。
有种信任很奇妙!她相信我,我相信她的相信,然后我们一起相信,我们会有一生的缘分。(文:检验213王雪)
亦师亦友的温暖

考研和准备创新创业项目的那段日子,忙碌又煎熬,刘琳老师就是我最坚实的依靠。
创新创业项目标书的修改过程比我想象的要难得多,我没日没夜地写,刘老师就实时跟进地改。她的改是那种逐字逐句的改,大到项目框架,小到标点符号,她都不放过。一条条的修改建议被精心地揉进标书,日日打磨的标书就像被我们捧在手心里的孩子,我们看着她日益成长,日臻完善。当我们的作品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获“国家级优秀奖”的好消息传来,我知道我们的成长里已经深深刻进了导师的印记。
考研时,从最初迷茫地选学校,到谨慎填报志愿,再到紧张的复试,刘老师亦是一路陪伴。她给我分享各校资料,分析专业前景,复试前还模拟面试,反复纠正我的不足。这段“陪考”的日子里,我有任何问题,不管多晚,她看到消息都会第一时间耐心解答。我每一次受不住煎熬,被突如其来的“濒死感”折磨的时候,她都坚定的告诉我“佳乐,你一定可以,一定行”。
收到研究生拟录取通知的那一刻,我第一时间告诉了“刘妈”。她回复的那句“我就知道你可以,这段时间遭罪了,好好休息”,让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只有她对我的付出“感同身受”......
那些秒回的消息、不经意的关心、逐字逐句地文改,原来时光早把关怀编织成细密的网,接住了我所有踉跄的脚步。这份亦师亦友的情谊,我会永远铭记。(文:检验213李佳乐)
稳稳的支撑

我是刘琳老师晚到的弟子,但是这份晚到一点都不影响我对她的崇拜和依赖。
2024年的寒假,我对未来的学业和职业规划陷入了怀疑之中。我发现身边报考临床检验专业的同学渐成潮流时,我却对基础医学情有独钟。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刘琳老师接替了我们班导师的职务,我想跟她说说我“叛逆的想法”。
令我感动的是,刘琳老师听到我的选择后,第一反应不是随波逐流地劝阻,而是拉着我认真分析利弊。她担心我忍受不了基础医学的枯燥,但言语之中皆是对我的肯定。我们从选择学校,到报考专业,到如何复习,一连商量了好几个版本。直到最后,报考华中科技大学的基础医学研究生的事情,我都没有告诉自己的妈妈,而是让它成为了只有我和刘琳老师之间的“小秘密”。
备考的岁月里,每当我想要怀疑自己时,她的那句“有事儿找我,我都在”就会在我耳边响起。这句话给了我无限的勇气与底气。即使是在医院实习的日子里,每每想到校园里有这样一位可爱的老师默默关心我,这种被牵挂的感觉让每个奋斗的日夜都有了温度。
当我拿到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录取名单的时候,我仿佛又听见刘老师充满肯定的夸赞。是她用智慧的指引为我拨开迷雾,用坚定的支持伴我穿越风雨,最终完成了这场关于梦想与成长的华丽蜕变。这份师恩注定会铭刻在我人生最重要的里程碑上。(文:检验212石金文)
班导师的告白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离家在即,就说点平时不好意思说得吧,其实从你们要去实习前,我就开始焦虑,怕你们不适应临床的快节奏,怕好多社恐的小孩被老师骂,怕没有食堂天天吃外卖,怕天天通宵打游戏……,就是这也怕那怕。临去实习前,我桌上陆陆续续多了很多小玩意,绿植,手工,护手霜,纸条,“让她们替我们陪你,我们很快就回来,放心”。实习期的忙忙碌碌,无论是考研考公考编,还是找工作,频传的喜讯冲淡了些许挂念。终于盼到你们回来了,或是三五成群,或是一个两个,有时间你们就围在我的办公室,讲讲旅行的趣事,哭诉考研的辛苦,再后来开始帮我准备实验课,給学弟学妹们串知识点,答疑,帮我一起提高她们的成绩,帮着选择实习点……我心里还想:嗯,长大了,知道帮妈干活了。再后来,有22级的孩子问我,老师,xx师兄xx师姐要毕业了,ta拜托我照顾你,有什么活儿或者跑腿,您记得喊我。我忽然意识到:我好像成了你们的不动产,俗称空巢老人,空巢老人刘娇娇?你们会不会有一天在我办公室个摄像头?真挚情感成为了我们的羁绊,我,成为了你们牵挂的对象,这不成了绊脚石了嘛。痛定思痛,我觉得做励志的空巢老人刘坚强!你们就放心的去飞,带着你们的理想和梦想,去绽放吧!(班导师:刘琳)


文稿:刘琳及检验21级学生
编辑:战俊澎
校对:白宇
责编:马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