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援朝,同脉驰援
——讲述身边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医学院2019级 刘雨钦
6月23日,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与口腔17级学姐刘冰蕊一同为医学院的老师们讲了一堂《同心抗战 同脉驰援》微党课。
一直以来,都是老师讲,我们在听。但是这一次,换做我们来做讲述人,我很明白学院是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师长们看到我们的成长,看到红色基因在我们年轻一代身上的传承。
为了讲好微党课,我和学姐在刘为国老师的带领下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几经探讨,最后我们决定从“抗美援朝战争”讲起,随着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推进,以大连大学同学们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为线索,讲述属于我们的动人故事,展现属于我们的精神风采。
方向有了,但对于我们来说,难度并没有降低。作为一名理科生,我已经快有五年的时间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历史了,于是我踏上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回顾学习之旅”。
我“学习之旅”的第一站来到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这里,我了解到,50年代正值抗美援朝时期,中山医院是大连市第四战勤医院,医院开设了300张病床的四肢外科。那时,医院一天最多接收200余名伤员,全院医护人员都夜以继日地参与伤员的救治。在此期间,医院先后派出9名医务人员赴朝鲜参加志愿军零五部队战地医疗队、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军事管理总局后勤部总医院战地医疗队。杏林出暖,欣逢盛世。一百一十四年的栉风沐雨,中山医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百年目光,见证了世事沧桑与历史变迁,书写了一部耐人寻味的医疗史篇。
先辈们冲锋在前,浴血奋战出了新中国的太平盛世,我们当代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于是我“学习之旅”的第二站来到了抗美援朝老兵的家中。老师、同学们常自发组织看望老兵,同学们主动为老兵们按摩诊骨缓解伤痛,还与老兵们齐唱《游击队歌》、《我和我的祖国》等经典红色歌曲,为他们送去精神的慰藉。
听着悠扬的旋律,看着依然精神矍铄的老兵们,我不禁想起了新华社推出的纪念抗美援朝系列视频之《听,我的抗美援朝》。这是我花费近一个月“学习之旅”的第三站,也是最后一站。看着视频里曾参与抗美援朝的护士们泪潸潸地面庞,看着视频里老兵们一一行起了有力的军礼,看着一个个名字伴着军号声回到祖国的怀抱,我触动良多。
跌宕起伏的多彩历程永远定格在历史的镜头中,但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2020年的抗疫斗争,连大医学人的医者仁心情怀再一次受到人们的瞩目。在微课里,我和学姐讲述了连大医学人在抗疫斗争中的驰援武汉、为毕业生行李打包和师生共同奋战在大连海关的经历。一幅幅朴素生动的照片、一个个温馨感人的故事、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党员形象,感动着听课的老师们,也感动着我们自己。
要在老师们热烈的掌声中,我和学姐结束了党课的讲解。看着老师们热切的目光,我忽然就有些哽咽,很想谢谢老师们的教导。因为有他们在,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成长。请老师们放心,红色精神的传承不会只是停留在口号上,我们年轻一代的医学人,将会担负起使命,为这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健康勇往直前地努力再努力。就像我和学姐在微课上承诺的那样——抗美援朝,先辈上!抗击疫情,师长上!未来,只要祖国需,我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