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7日,疫情再起,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面对困境,医学院师生从来都是能经得住考验的。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各项工作运转正常,老师们工作有条不紊,学生们学习紧张有序。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充满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大家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投身到抗疫工作中。截至目前宋真、陶亚军、任欣、孙慎侠、韩立赤、刘勇和刘璐等几位老师,以及团委学生副书记孙晓晨、口腔医学2020级赵婧等同学已经在社区开展工作,还有一些老师已经在社区进行了报备,等待分配工作。王云华副院长和曲鹏主任也深入到市内校区住校值守,陪伴学生渡过难关。
孙慎侠老师进行社区志愿者工作
此刻,让我们聚焦更多的志愿者师生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
市内校区封闭管理后,学院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全力保障学生的安全与生活。“陪伴是最好的关心!” 越是这样特殊的时期,我们越要用实际行动与学生站在一起。我入驻鲁迅路校区,与学生同吃同住,尽力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同时把学校、学院的关心带给同学。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一定能够战胜疫情。(王云华)
又是一轮疫情让大连再次进入静默模式,大学的校园亦不能幸免。带着任务的我们来到了大学南石道街院区,和同学们同吃同住,又体验了一次当学生的感觉。虽然封闭在院区内,但同学们的精神状态都很好,他(她)们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节奏被打破而烦恼,大家按部就班完成核酸检测,有秩序的申领盒饭,自觉的到自习室看书学习,累了到简易的球场放松一下脑……尽管我们牺牲了点个人时间,但是看到同学们安心的生活,我们的心里还是暖暖的,为了他们的这份安宁,我们累点、苦点也心甘情愿。(曲鹏)
疫情来袭,虽然教学任务紧张、孩子还小,但我还是想尽己所能为抗疫做点什么。大连人民可爱善良,乐观热心,邻里互助,把我也吸引到志愿者的队伍里来了。除了扫码做核酸外,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志愿者,邻居们自发建立了三个志愿者群:体力群(负责跑楼)、耐心眼神群(负责扫码)和站岗群(负责站岗宣传),我们相互告知如何买菜、买水果、买粮、买新鲜的鱼、买蛋糕……群里更是互帮互助,有提供菜谱的、炉具的,有些邻居出现焦虑情绪,大伙儿也是多跟他交流。这座城呀,因这些热心的人儿有了温度,又因这些乐观的人儿变得鲜活,大爱大连!(刘勇)
8月30日上午到社区检测核酸的时候,我发现社区工作人员人手不足,虽然已经50多岁,但是还是想帮助社区同志分担一些。我主动的担负起密接人员的核查、隔离政策咨询服务,全市寻人、报备,从下午进社区工作一直到晚8点,没有任何停歇。近10个小时的工作,让我的腰累的都直不起来了。回到家里,吃着已经热过几次的饭,感觉到了家的温暖。(韩立赤)
因为疫情,大连整个城市一下子安静了下来,9月5日起,我在高新园区兴贤社区开始参与疫情封控工作,我感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辛苦,超长的工作时长,疫情肆虐的危险,零零碎碎的政策,家家户户的需求,无一不是挑战。我看到了工作在外因疫情无法归家的父母,每天定时为子女送来温暖的饭菜,怀孕产检只能独自外出的准妈妈的坚强,以及守在风控大门焦急等待的准爸爸,保障工作人员日日披星挂月的回归,核酸检测中大家的相互谦让……这种看似平常的情感在疫情中无限放大,越发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刘璐)
此次大连疫情来势汹汹,阻滞了开学的脚步,我作为一名连大人,更作为一名医学生,看着各位医护前辈坚守一线,心中不由得触动不已,也想为抗击疫情献出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于是,我抱着这样的心态毅然决然地投入了防疫志愿者行列之中。家乡的核酸检测早晨五点半开始,而我则需要在四点钟起床,五点钟到达核酸检测点并分拣物资准备工作,八点之前再匆匆赶回家上课。过程虽然辛苦,但我也从中体会到了作为一位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更让我深刻了解到了作为医学生的初心与使命。时有所需,必有所为,以星火之名,燃青春之光,是承诺更是担当!(孙晓晨)
7月26日我正式加入了核酸采样的队伍里,在家乡医院进行核酸采样相关工作。我学会了在个人任务完成之后迅速支援别人的工作,也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核酸采集时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选择正确且耐心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维持现场秩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这一个月的志愿活动让我收获颇多。我为选择加入这次志愿活动并坚持到最后的自己感到骄傲。疫情终将过去,春天定会到来!(赵婧)
师生同心,抗疫同行。志愿者师生们用爱心和坚持拨开疫情的阴霾,用勇敢和奉献播种新的希望,努力践行新时代的使命和担当,以实际行动为学院增光添彩。向战疫的师生诚挚地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文稿:医学院师生
编辑:赵亚楠
校对:刘璐
责编:马速